公共学科部直属党支部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建立定期会议制度,每周商讨本周党建重点工作,每月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工作总结与部署,确保党建工作有序推进。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安全等重大事项,确保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教学”“党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党建+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模式。
一、取得的进展成效
1.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成果显著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高校党支部“两化一创”为契机,将规范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创造性、创新性开展党支部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严格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支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谈心制度、党员教育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组织活动制度等多项制度,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2021年荣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委员会“先进党支部”称号,2023年荣获学校样板党支部、先进党支部称号。
2.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严格的党员发展程序和系统的党员教育管理,公共学科部直属党支部党员队伍质量显著提高。近三年来,多名党员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党员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学科竞赛、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奖人数占比达90%。新晋职称教师中党员占比100%。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在学校文明单位创建和防汛等急难重大事项安排以及安阳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支部党员不谈条件,不讲困难,冲锋在前,积极参加城市清洁、文明交通、社区服务、疫情防控、防汛防灾志愿队等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赢得师生广泛赞誉不断树立教师的社会公众形象。近三年志愿服务达到120人次。
3.党建引领公共学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
通过“党建+教学”“党建+思政”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支部一品牌”的特色党建格局。在党建引领下,党支部党员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赛教融合、学生医德精神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案例,完成传统文化课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并获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医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立项河南省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三年,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比赛,获得省级课堂创新大赛二等奖3项,一等奖1项;教学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得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一等奖1项;获得河南省经典诵写讲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近三年来,承担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荣获河南省医学教育优秀成果2项,承担市厅级、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撰教材10余部。
4.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重点,通过组织师德学习、师德宣誓承诺、警示教育、师德师风观影活动、收看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发布仪式、开展师德师范问题专项整治等活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支部党员在教学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多名教师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袁春艳获得河南省“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主题征文二等奖。
5.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通过建设医道文化馆,开展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医道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立足传统文化课程优势,以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为路径,组织参观医道文化馆,举办文化大讲堂、年度推普周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汉字大赛、诗词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等各类文化教育和实践育人活动,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显著提升。
6.党建带团建成效突出
通过党建促团建,推动团组织建设与发展,定期开展党团联合活动,增强了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党团组织协同作用明显。支部党员教师担任校“品书社”社团辅导老师,带领团委品书社社员开展线下读书活动;依托支部文艺实训中心,联合学校艺术社团,拓展文化艺术教育实践第二课堂,组建“校园留声机”合唱乐队,组织党员艺术教师常态化开展辅导培训,每周为音乐社团学生开展4次培训指导;组织党员艺术教师参加元旦晚会、社团文化节等各类节目的排练演出。


二、工作经验
1.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党支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党建铸魂育人、兴教强师,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思政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频”的工作格局。依托医道文化馆、文艺实训中心、文化大讲堂,打造党建育人实践平台。
2.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党建基础
党支部以制度建设促长效机制,完善“三会一课”、党员发展、组织生活等制度,确保党建工作有章可循。通过定期考核和“课程思政金点子”征集活动评选,激发党员创新活力。
3.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提升影响力
党支部立足工作实际,精心打造“以文化人 ‘典’亮未来”党建特色品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党建文化。通过品牌建设,把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优势,实现围绕党建抓教学,抓好党建促育人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党支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建工作重点,通过专题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三、标志性成果
1.河南省高职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
支部教育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在学校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挺膺担当,积极作为,贡献力量,在重大任务面前亮明党员身份,走在前列。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积极组队,选拔指导学生参加2024年河南省高职教育技能大赛“我爱我的祖国 ” (校园小合唱)赛项,经过认真备赛、刻苦训练,最终取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公共学科参赛史上的历史性突破,也是学校新双高建设中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彰显了学校在文化育人、艺术教育方面的扎实成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是加强思政引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学生通过参赛,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充分发挥竞赛激励作用。党支部引导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党员教师荣获2024年河南省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2024年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24年河南省教学能力大赛团队三等奖。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23年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学经典诵读、颂歌献给党、校园创编舞共计3个赛项,学校代表队取得了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2.学校田径运动会
学校田径运动会是支部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支部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支委会专题讨论拟定运动会方案、筹备和组织实施工作,并报校党委研究。支部支委牵头,组织支部党员成立运动会筹备工作组,分工负责。在筹备与举办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赛事策划、场地布置到现场组织,全程冲锋在前,充分彰显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成为运动会顺利开展的坚实保障。通过承办学校运动会,激发了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弘扬体育精神,丰富学校体育生活,获得师生广泛好评,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的校园活力。
3.文化大讲堂
立足支部课程优势和师资优势,连续三年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组织传统文化与艺术教研室党员教师轮流开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融入思政元素,深化党性教育,搭建党建育人平台,丰富党建教育内涵,让党员师生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举办文化大讲堂,把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优势,实现围绕党建抓教学,抓好党建促育人的深度融合。


公共学科部直属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党建成果。下一步,党支部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